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之探讨
引用本文:余海华.我国诉讼时效制度之探讨[J].法制与社会,2007(5).
作者姓名:余海华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摘    要:我国现行的诉讼时效主要规定大多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90年代早期。在过去的实践中,它们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方便人民法院正确、及时地审结案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前苏联时效理论和立法的影响,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基本上仍然属于计划经济的产物。因此,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其不足和缺憾也日趋明显,迫切需要改进。在今后的时效立法中,要在合理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经验之基础上,充分结合我国国情民意,全面完善我国的诉讼时效制度。

关 键 词:诉讼时效  性质  不足  立法构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