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政治诠释与时代意蕴
引用本文:马晓星."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政治诠释与时代意蕴[J].理论导刊,2020(1):102-107.
作者姓名:马晓星
作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重庆401331
基金项目: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摘    要:"循吏"与"清流"的历史之辩是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的独特现象,也是我国传统政治理性的一种表现形态。这一问题表面上是两种不同官员形象的对比,实际上是中国传统政治理性内在张力的外显,是两种不同政治理性观念的博弈。其发生逻辑在于政治理性自身的价值性,在于价值评价的差异性。它的实质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分野,其中"循吏"是工具理性的表征,"清流"是对价值理性的彰显。新时代"循吏"与"清流"历史之辩的本质启示是国家治理现代化需实现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融合,执政党要实现执政能力与执政道德的统一。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以廉政为先、勤政为本、善治为要,进而实现执政自觉。

关 键 词:"循吏"  "清流"  政治理性  善治  执政自觉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