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制不割——从“名教本于自然”看价值依归对制度的涵养
作者单位:;1.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摘    要:先秦时期,儒家将名教视作使得人性的本色更绚丽的素白,即礼乐制度背后有人性作价值依托。后代儒生为使儒学能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而不断修改其原典,东汉白虎会议后,儒学同谶纬神学结合而成儒教,至此,名教异化为有名无实的统治工具。面对拯救名教的时代命题,王弼提出了"名教本于自然"的主张,将名教的存在依据从人性提升至天道自然,通过道化儒学重塑名教的合法性。制度异化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难题,今天的中国仍旧面临此困境,横观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延续至今的自然法精神为其制度设计提供着价值支持。大制不割,唯有扎根于被认同的价值中,制度才能保持生命力。追溯历史,需要借鉴古人的智慧来解决今日难题。

关 键 词:名教  自然  制度异化  价值根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