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也谈宋代富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学术界相关批评与质疑的回应
引用本文:薛政超.也谈宋代富民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对学术界相关批评与质疑的回应[J].思想战线,2018,44(6):77.
作者姓名:薛政超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财政体制变革与地方治理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17ZDA175);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唐宋‘富民’阶层崛起与国家土地管理与赋役征发职能之转变研究”阶段性成果(15BZS048);云南大学一流大学建设“富民社会”理论创新高地项目阶段性成果;云南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资助成果
摘    要:富民学说绕开“地主—农民”二元对立的研究范式,主要运用社会分层分析法,展开历史哲学意义上的商品经济史研究,即通过将基本原理方法论化,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唐宋富民不再像汉唐豪民那样拥有超经济强制力,是社会富与贵分离趋势的集中体现者,而确定其“社会的中间层”的主要依据,是他作为一个整体在国家与社会互动中的连接作用。因此,富民概念与传统地主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具有自身确切的内涵与外延。富民研究从契约租佃制确立并超越“只有物化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传统理论,来分别理解新型贫富依存关系和国家赋税的主要承担者等问题。判断社会中坚力量并不能仅限于“谁养活谁”的泛泛之论,而作为社会中坚力量的富民与专制皇权之间,是相互制约的博弈关系,而不是后者支配前者的单向关系。

关 键 词:富民  地主  唯物史观  契约租佃制  社会中坚力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思想战线》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思想战线》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