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互联网+”环境下商品或服务类似性之判断——以手机APP类软件商标侵权纠纷为例
作者单位:;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摘    要:在"互联网+"商标侵权案件中,我国法院对涉案商品或服务类似性的判断有所差异。这是因为"互联网+"服务是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相互融合的产物,"互联网+"服务的开展必须以软件类商品为载体,以电信通讯等服务为依托,这种复合性特征对判断涉案商品或服务的类似性造成了困扰。同时在实体空间与网络空间的双重竞争场域下,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者完全遵循"一类一申请"的商标注册原则也存在一定弊端。美国商标实践能够对我国"互联网+"环境下商品或服务类似性的判断提供参考和借鉴。在"互联网+"商标侵权认定中判断商品或服务是否类似时,首先应当强化商标实际使用的效力,在此基础上,法院应当对涉案商品或服务要素之间的相似性或关联性进行对比分析,并以"消费者认知"为核心,以"混淆可能性"为最终判断标准。

关 键 词:互联网+  商标侵权  商品或服务类似  混淆可能  判断标准

Judgment on the Similarity of Goods or Services in the Internet Environment——Take Trademark Infringement Disputes of Mobile APP Software as an Example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