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孔子:中国的苏格拉底,还是塞涅卡?--拉莫特·勒瓦耶、费内隆、李明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许苏民,陆一歌.孔子:中国的苏格拉底,还是塞涅卡?--拉莫特·勒瓦耶、费内隆、李明的中西哲学比较研究[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5(3):117-128.
作者姓名:许苏民  陆一歌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江苏南京,210093;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江苏南京,210093
摘    要:在17世纪法国学者了解和研究中国哲学的过程中,有三本书值得关注:一是1642年出版的拉莫特·勒瓦耶的《论异教徒的道德》,认为孔子和苏格拉底在哲学史上的地位相同,但孔子对中国的影响比苏格拉底对西方的影响更大,由儒家领导的中国乃是柏拉图“哲学王”理想的实现;二是费内隆在1687—1689年撰写的《死者的对话》,其中有一篇题为《苏格拉底与孔子的对话》,论述了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思想分歧,既不同意把孔子比作中国的苏格拉底,也完全不相信孔子的“圣王”理想或柏拉图的“哲学王”理想具有哲学学理上的合理性和实现的可能性;三是1696年出版的李明(勒孔德)的《中国近事报道》,该书不再将孔子与苏格拉底对举,而是把他比作古罗马斯多葛派哲学家、一位致力于培养“哲学王”式的统治者却并不成功的“帝王师”塞涅卡,并认为在研究中国哲学时应把孔子思想与宋明理学区分开来。这三部文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17世纪法国思想界对中国哲学认识的过程。

关 键 词:拉莫特·勒瓦耶  费内隆  李明(勒孔德)  孔子  苏格拉底  塞涅卡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