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性情之正”还是“性情之真”?——孔子“思无邪”观新析
引用本文:杨松冀.“性情之正”还是“性情之真”?——孔子“思无邪”观新析[J].甘肃理论学刊,2010(1):147-150.
作者姓名:杨松冀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思无邪"是孔子诗论的一个重要观念,传统儒学的"归于正"与朱熹的"使人得其情性之正"的以道德理性为本的"美刺"诗学观,因其明显的附会曲解而时遭抨击;学术界对其的解析仍然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我们认为"思无邪"本是孔子断章取义,其义当释为"不歪曲,不虚假",孔子本意当是指《诗经》三百篇皆为"直抒性情"之作,他强调的是"性情之真",而非"性情之正"。

关 键 词:思无邪  美刺  直陈  性情之真  性情之正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