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为官三境界
引用本文:牧犁.为官三境界[J].党史天地,1996(1).
作者姓名:牧犁
摘    要:王国维发现的治学三境界,学坛一片首肯,至今奉为圭臬。其实不仅是治学,为官也有境界,这境界凑巧也是三个级次,发明权属王夫之。 王夫之《读通鉴论》云:“人之乐居尊位者,上之以行其道,次之以成其名,其下则荣利之餍足耳。”这里虽然谈的是人们往上爬的三种心里欲望(或称动力亦无不可),同时不也把官场众生相刻画得唯妙唯肖吗?三种人中,成为行道者最难,他们不仅要有事功,而且要形成一种学说,思想上有自己独特的东西。进到这一步的人不多,硬要找的话,古人中的周公、诸葛亮、谢安、曾国藩庶几近之。成名也是不易的,他至少要在某一方面做得十分突出,得到官民两方一致认同。查历史可知,凡在史书上留下姓名的,大多干出了一到几种象样的事情。至于“荣利之餍足”的人,人们接触得多,用不着我饶舌了。 谈谈这个问题,有什么意义呢?意义很多。首先,它使我们明白,贪财好利,是官场的低级行为,或者说贪财者是官场中的低能儿。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这种人根本不懂得为官的宗旨是什么,甚至连“公正廉勤”、“保境安民”这类套话也不懂。《大学》云“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这就是说,当官了,就该将财利看得淡一点,官越大则应财利之心越淡薄。因为他已无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