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跨地域语境中台湾电影的台湾形象建构与迁化
引用本文:李晓灵,张高杰.跨地域语境中台湾电影的台湾形象建构与迁化[J].台湾研究集刊,2015(1):86-94.
作者姓名:李晓灵  张高杰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厦门大学历史系;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基础部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国家形象建构和跨文化传播战略研究”(11&ZD027);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台湾地区民进党转型的前景及影响研究”(13BZZ067)
摘    要:跨地域语境下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是中国形象的区域性建构与想象。台湾电影中的台湾形象总是置身于"中国大陆—台湾—日本"和"中国大陆—台湾—美国"的"文化三角"模式中,并以一个相对于"父"的"子"形象被加以建构和塑模。台湾历史性地纠结于我性的祖国之"母"、"宰制之父"(清政府和国民党当局)和"传统之父"与他性的"殖民之父"(日本)和"西方之父"(美国)所形成的文化"夹缝"中,表现为悲情"弃子"和现代"游子"的演变。台湾形象中强烈的主体意识、浓郁的文化乡愁和历史的无家焦虑之间的冲突,凸显了中国国家形象中最为纠结和最为繁复的特殊景观,昭示了想象和建构的艰巨性。

关 键 词:跨地域语境  台湾电影  悲情“弃子”  现代“游子”  “文化三角”模式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