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传统慎刑观对“制刑之义”的阐释
引用本文:吕丽.中国传统慎刑观对“制刑之义”的阐释[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6):150-157.
作者姓名:吕丽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司法部法治建设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传统的慎刑观与死刑控制”(06SFB2024)
摘    要:慎刑观是中国古代主流的刑法观,是传统刑法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内容之一。古人所谓"制刑之义",即指刑事立法的宗旨,属于刑法观的基本范畴,也是慎刑观与重刑观两种对立的刑法观分歧的焦点之一,对该问题的解读是全面认识和深入理解慎刑观的前提和基础。按照慎刑观的理解,刑乃"不得已而用之"的"治恶之具",刑法的直接作用是"禁暴厘乱";刑法的主要目的在于"辅政助化","明刑弼教";而终极追求则是"以德去刑","刑期于无刑",以达到"刑措不用"的"大治"境界。儒家的"民本"思想、"仁政说"以及人性论是慎刑观的理论基础。

关 键 词:慎刑观  制刑之义  禁暴厘乱  明刑弼教  刑期于无刑

The Expound of Righteous Punishment by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autious Penalty in China
LV Li.The Expound of Righteous Punishment by Traditional Concept of Cautious Penalty in China[J].Law and Social Development,2012(6):150-157.
Authors:LV Li
Institution:LV Li(Law School,Jilin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130012)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