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何以发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引用本文:徐伟何野.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何以发生?——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J].犯罪研究,2023(5):50-63.
作者姓名:徐伟何野
作者单位:1.重庆邮电大学网络法治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项目“建立健全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研究”(项目编号:20ZDA062);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网络越轨行为风险评估及分级治理研究”(项目编号:2018QNSH38);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有害信息犯罪防控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9SKGH04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愈演愈烈,亟待予以积极有效治理。然而,当前研究缺乏对此现象的系统性解释框架,鉴于此,本文基于内外部驱动力,运用扎根理论质性研究方法,构建犯罪机制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犯罪机遇的刺激、犯罪特性的刺激、监管机构的疏漏等外界消极变量是大学生犯罪心理形成的外部推力。在外界消极变量、个人需求及个性结构的多重作用下,大学生产生了主导心理与从属心理的激烈冲突,形成了自我保护的心理防御机制,成为驱动犯罪的内在动力。因此,防范化解大学生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关键在于预防大学生犯罪心理产生和限制大学生犯罪心理外化。

关 键 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大学生  扎根理论  犯罪机制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