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理论与方法
引用本文:贺圣达.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理论与方法[J].东南亚,1997(2).
作者姓名:贺圣达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科院东南亚研究所
摘    要:进入90年代以来,尤其是亚洲开发银行1992年10月在马尼拉举办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第一次研讨会以及此后举行的次区域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以来,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问题在云南、在中国和东南亚、在一些欧美国家和重要的国际组织中,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并在实践中取得进展,形成了所谓“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热”。但是,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是一项跨世纪的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这一工程的顺利推进和逐渐完成,将经历一个较长的时期。也正因为如此,更加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从理论和实际的结合上,对这一关系到中国西南(特别是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影响中国和整个东南亚的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问题,进行更为全面,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推进这一合作进程。本文拟从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念入手,分析影响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和经济因素以及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以功能方法为主的方法以及与之相应的战略,推进次区域合作。这些看法还不成熟,主要是提出一些需要研究的问题,意在抛砖引玉,引人深入探讨,对推进次区域合作切实起一点作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