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构建和谐氛围,促进教育发展
引用本文:王学焘.构建和谐氛围,促进教育发展[J].人大研究,2005(8):F0003-F0003.
作者姓名:王学焘
作者单位:兰州三中 校长
摘    要:党的十六大在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2005年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会上又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讲话。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就是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体现在教育教学第一线上,就是要把握时代脉搏,积极推进教育改革,在改革中促进和谐发展、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兰州三中是兰州地区一所具有代表性的普通中学。与省级一些重点中学相比,最突出的就是三中初中、高中兼备,且经受了2000年小升初免试入学整体划拨改革考验,并在不断探索和进取中,创出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结合自身的发展来促进和谐育人环境,将会对教育改革起到很大的推进作用。和谐的育人氛围,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兰州三中根据兰州市委、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指示,结合兰州市委“关于市属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安排”精神,自2000年7月进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并顺利推进。2003年8月我们稳步地进入了“三制改革”运行的第二轮。五年来,我们的各项改革工作逐步深入,各环节渐趋细化,为构建和谐发展的环境创设了良好的平台。 一、教育改革,调动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促进和谐。我们推进“三制改革”,在教职工聘任上实行了评聘分开的原则,就是要建立起能上能下、重实绩、重能力的用人机制,在具体工作中体现竞争上岗的精神,打破传统的用人机制,调动教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推进“末尾淘汰制”,也是用人机制的一大改革,在高级职称、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中,每年根据《考核细则》对每一位教师认真进行全方位考核,科学量化后进行排名,每级别中在限额内的最后一名高职低聘,低一级别中的第一名补充进来。截至2005年5月三中有5名高级教师仍被聘为中级教师,这一举措在教师队伍中产生了极大的反响,竞争意识得到了加强,忧患意识也逐步形成。突出变化表现在全体教职工的思想认识和具体行动上,教学改革蔚然成风,社会声誉不断上升,教学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兰州三中教学质量白2000年至2005年连续5年获初中教育质量优秀奖,4年获高中教育质量优秀奖,2000年高考上线率为37.3%,比1999年增长了2647个百分点,中考平均分提高了7.31个百分点,中、高考均居市骨干学校第二名,获兰州市教育质量优秀奖。2001年中考超市骨干学校均分15个百分点,高考文科班上线率达89.9%,理科达70%,比2001年又提高了30个百分点。高、中考双双获兰州市“教学质量优秀奖”。2002年高考上线率达96 2%,比上年又提高28.9个百分点,居原骨干学校第一,在27所示范性中学中列第三名;这一年中、高考再获“双优”,为全市惟一一家“双优”单位,成绩着实喜人。20113年中考成绩居市属学校第二名,2004年中考成绩居市属学校第一,高考成绩居40所示范眭学校第六名,高、初中再次喜获“烈优”。 二、深化改革,提高学校整体实力,以保障和谐环境的构建。我校现有特级教师一名,省园丁奖获得者三名,省市级骨干教师26名,并有11名硕士研究生在第一线工作。教师结构合理,新老交替工作顺利完成,80%的教师均是年富力强,朝气蓬勃的中青年教师,是三中未来的中坚力量。我们不仅关注自己现实的成绩和发展,更关注自己的远景发展,储备资源,蓄势待发,迎接明天教育改革更有力的挑战和机遇。兰州三中对未来有着一个敏锐的预见性。“从全局上把握学校的发展,实事求是地考虑学校的发展远景,培养师资、积蓄力量是为了发展和壮大学校的综合实力,形成良性循环。”

关 键 词:和谐社会  中国  教职工  教育体制  教师素质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