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问题、本质及其解构
引用本文:徐松林,丁桦煜.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问题、本质及其解构[J].政法学刊,2023(4):50-59.
作者姓名:徐松林  丁桦煜
作者单位: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摘    要: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一般被认为是我国不处罚本犯自洗钱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行为的理论依托。但该理论的基本定义及法理存在疑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本质上是德、日司法者优先考量预防必要性、罪刑均衡性、效率原则等需罚性因素的情况下形成“事后行为不可罚”之司法现象,后经其学界之学理总结而建构形成的理论。但该理论混淆了行为应罚性和需罚性判断的区别,对于“数个行为数次侵害法益”之事实间如何能作同一评价缺乏明确的具体判断标准。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关注主观不法意思个数、客观实行行为个数、法益侵害类型个数三个标准,其对于事后行为可罚性的判断标准更为合理、明确。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可在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中解构。

关 键 词:自洗钱  不可罚的事后行为理论  法益侵害同一性判断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