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引用本文:李昌盛.虚假供述的第二道防线:口供实质补强规则[J].新法规月刊,2014(4):105-121.
作者姓名:李昌盛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基金项目:该文系作者主持的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刑事错案风险分配研究》(项目编号:12BFX059)和中国法学会2013年度部级法学研究课题《公诉案件无罪判决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CLS2013C6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    要:虚假供述一旦被采信,极有可能导致错案。近年来,我国先后通过出台专门的司法解释和修改刑诉法,确立了一系列有关口供的证据规则。由于虚假供述形成原因的复杂性和虚假供述的多样性,它们在整体上防范能力有限。以非法口供排除规则防止虚假供述在我国存在着现实困难和内在困境。同非法口供排除规则相比,以口供补强规则实质化作为突破口不仅具有理论根据、比较优势,也具有现实根据。为切实防止虚假供述,必须要结合虚假供述的形成机制和真假供述的识别原理,参考其他国家的口供补强规则,分别从补强证据要求、待补强口供要求、补强对象和程度等方面使口供补强规则实质化。经过非法口供排除规则过滤后的任何口供,只有在特殊情节排除了诱供指供和案情泄露的前提下获得的,并得到了具有证据能力、证明力的被告人供述以外的独立证据或者新证据的印证,且供述中的犯罪客观方面的特殊细节与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基本吻合一致,才能作为证据使用。

关 键 词:虚假供述  排除规则  口供实质补强规则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