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课程理解"广狭义辨
引用本文:李栋,杨丽."课程理解"广狭义辨[J].湖北社会科学,2019(6):147-154.
作者姓名:李栋  杨丽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
摘    要:学界分别用"课程系统"和"教材"这两个理解对象区分"课程理解"的广狭义虽简单明了,但这种区分稍显粗糙。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些混用现象和弊病都与之有关,说明人们对这一概念的适用范围特别是广狭义背后的理路没有理清。"课程理解"是教育学科领域的基础性概念,是研课程、讲课程及学课程绕不开的概念,因此有必要对其作精细分析。两者在诸多方面存在较大的区别:在哲学原理上,广义"课程理解"从本体论的角度理解课程;狭义"课程理解"从教学认识的角度达到课程理解。在理解的方式机制上,广义"课程理解"运用的是抽象(经验入)及演绎(先验入)思维,产出课程的概念以及课程观;狭义"课程理解"运用的是理解—解释思维,产出课程文本语言的意义及认知模式。在理解取向方面,广义"课程理解"的取向侧重价值层面;狭义"课程理解"的取向侧重主客观层面。在理解的影响因素方面,广义"课程理解"主要集中在理解主体、学科理论、国家意识形态及实践问题等;狭义"课程理解"主要集中在理解主体、解读方式及文本载体三个方面。

关 键 词:课程理解  广义理解  狭义理解  概念辨析

Differentiate and Analyse on the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of "Curriculum Understandi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