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2017年开始,国际舆论较为频繁地使用债务陷阱外交描述中国一带一路倡议背后的战略目的。从经济角度衡量,中国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贷款条件并不苛刻,且在中国推出一带一路之前,大量中低收入国家的债务负担就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并不存在一带一路引发系统性债务陷阱的问题。因此,债务陷阱外交论缺乏经济基础。进而可以发现,东道国及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在债务陷阱外交论产生与传播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此,本文构建了一个地区环境与国内政治选举相互作用的分析框架,通过比较案例研究分析了债务陷阱外交论在典型国家出现、传播与发挥影响的机制。一带一路项目往往与东道国执政者政治捆绑,国内权力更迭导致的国家发展战略变动,为该国政府改变自身对一带一路的政策选择创造了空间,其所处的地区政治环境也显著影响政策变化的幅度。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时,既要与东道国进行双边互动,充分重视东道国国内不同力量的博弈,也要注意到沿线国家所处地区政治环境对该国能否持续参与一带一路构成制约。我们需要以一种更加多维的视角进行思考,超越传统的紧盯美国的对外政策模式,为一带一路的顺利实施营造更加良好的政治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