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社会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分析——以陕西高校大学生为例
引用本文:杨建科,单舒平,李昱静.社会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分析——以陕西高校大学生为例[J].理论导刊,2012(2):59-62.
作者姓名:杨建科  单舒平  李昱静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课题资助(10JD710034)
摘    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观点、相关知识和思想被大众共享与传播的过程。人与人的交往会形成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这些不同类型的社会网络是人们之间知识、信息、情感乃至思想传递的途径。大学生的社会网络构成了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路径和机制。基于大学生社会交往的特点,大学生有两种基本类型的交往网络,即"内聚性网络"和"桥接性网络"。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基于交往形成的两种社会网络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显著影响,其中"内聚性网络"比"桥接性网络"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影响更为强烈。应针对不同社会网络类型制定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对策。

关 键 词:大学生  社会网络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社会交往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