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醉酒驾驶中的主观有责性问题——兼与冯军教授商榷
引用本文:黄继坤.论醉酒驾驶中的主观有责性问题——兼与冯军教授商榷[J].法学,2013(3):61-69.
作者姓名:黄继坤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摘    要:危害公共安全的抽象危险是醉酒驾驶行为的性质而非行为的结果,醉酒型危险驾驶罪是故意犯罪,只要行为人对在道路上醉酒驾驶机动车的行为有认识,即属本罪的故意。为了维护"同时性原则",可以将醉酒驾驶区分为不该当与该当《刑法》第114条(客观)不法要件两种情况,采取"类比犯罪参与"方法确定醉酒驾驶的刑事责任。若醉酒前的行为人能被评价为"间接正犯"的,处罚醉酒前的行为人,追究其完全刑事责任;相反地,实施不法行为时处于责任能力障碍的事实,就是阻却或减轻责任的理由。若行为人在醉酒前违反客观注意义务,但是其在限制责任能力状态下故意犯罪的,处罚实施(客观)不法行为时的行为人,限制责任能力者减轻责任。

关 键 词:醉酒  危险驾驶罪  主观  有责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