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论“十七年文学”城市写书的文学秩序
引用本文:王敏.论“十七年文学”城市写书的文学秩序[J].求索,2013(9):153-155.
作者姓名:王敏
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史研究所
摘    要:1949年以来,新政权急需确立“文艺新方向”,力图使文艺服务于新的政治主张.要求文学与社会政治的转折保持高度一致。在国家意识形态中,城市是资产阶级道德和社会腐败滋生之发生地.这使城市写书开始遭遇国家意识形态的强制“规范”。“十七年文学”确立的城市写书之文学秩序.使城市逐渐失去了在文学中全面呈现的合法性。作家们无不例外地选择“国家话语”进行文学叙述。于是,城市的文学书写遭受严重挫折甚至断裂.文学言说下的城市形象被不断地简单化与固定化。随着国家政治体制的进一步优化,作家们纷纷放弃之前被迫坚守的写作立场,城市书写之话语权得以回归。在新的时代氛围中,“十七年文学”城市书写之文学秩序得以突破,这是国家文明的发展,更是时代历史的进步。

关 键 词:十七年文学  城市形象  国家意识形态  文学秩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