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虚假性坐标之逻辑呈现
引用本文:雒新艳.马克思意识形态概念虚假性坐标之逻辑呈现[J].唯实,2009(8):69-73.
作者姓名:雒新艳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哲学系,江苏,南京,210093
基金项目:"马克思主义当代创新路径研究" 
摘    要:马克思的意识形态学说从确立之初就被奠基于“虚假性”坐标之上。这一坐标的逻辑演进过程是:《莱茵报》时期,由于信仰与现实的冲突,意识到法律和观念实际上是在维护有产者的利益,进而意识到了原有理性信仰的虚假性和欺骗性。继之,马克思通过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派以及费尔巴哈哲学思想的批判,揭示了思辨哲学的颠倒性和掩饰性,并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揭示其原因。后期,马克思集中批判了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的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和掩盖性,并判定:随着无产阶级意识的觉醒、劳动与资本分裂等异化社会关系的消亡,作为异己力量出现的意识形态概念将不复存在。

关 键 词:理性信仰至上  思辨哲学  物质生产实践  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