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预防针”与“对症下药”——“两个务必”的不同时代背景
引用本文:李学舜 ,姚志宏.“预防针”与“对症下药”——“两个务必”的不同时代背景[J].廉政大视野,2003(7).
作者姓名:李学舜  姚志宏
摘    要:西柏坡——中国共产党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周恩来语)。1949年3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即将从这里动身,起程前往北京——这个在中国历史上地位显赫的王者之地。这是一个在中国的历史上具有标志性的日子——一个真正代表千千万万最普通民众利益的党所领导的军队,即将结束全国战乱,在北京宣布建立人民政权,从而建设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全新国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在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人们看惯了“你方唱罢我登场”般戏剧性的王朝更替,权力圈外的普通人们对政权的更迭已不抱热望。但是,这次却不同,人们从这支党和队伍的旗帜上,从他们的语言和行动上,看到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个统治者的东西。这种特质再一次激动了人们久已冷却的心灵:人们切盼着这个政权的到来,同时一些人又怀着些许忐忑:他们的这种好作风能长久吗?黄炎培先生的发问就代表了这种心情:“中共能跳出历史兴亡的周期率吗?”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也有所顾虑。从泥土地进入紫禁城,环境变了,地位变了,具有七情六欲的人难保不变。所以,党的领头人毛泽东的心情并不轻松,他对同行者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这是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为了“应考”,中国共产党作了充分准备。赴京之前,中共召开七届二中全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