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青年身份认同的“微”建构
引用本文:葛彬超,孟伏琴.青年身份认同的“微”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0(6):107-113.
作者姓名:葛彬超  孟伏琴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山大学互联网与治理研究中心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专项课题“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科学内涵与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19JDSZK187);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社会意识形态治理经验研究”(项目编号:GD18CMK04);2019年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项目“新时代主流媒体提高用网治网水平研究”(项目编号:2019GZYB02);2018年高校基本业务费中山大学青年教师培育重点项目“改革开放四十年媒介文化的意识形态功能及时代启示研究”(项目编号:18wkzd09)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青年身份认同本质上是文化身份认同,核心是价值认同。作为一个建构过程,青年身份认同包含“认异”“求同”“聚类”三个环节,内涵自我身份认同、群体身份认同、文化身份认同的逻辑统一。微空间作为当代青年公共表达、日常交往、文化娱乐的重要场域,深刻影响青年的话语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微空间中多元冲淡主导、动态多于恒常、形式高于内容,使得青年身份认同度明显低于现实社会,出现方向感弱化、无力感滋生、价值感模糊的身份认同危机。聚焦微空间中青年身份认同建构,需要吸纳微话语,强化微叙事;融合微媒介,改善微传播;建构微文化,提升微引领。

关 键 词:身份认同  建构主义  青年  微空间

Micro Construction of Youth Identity
Ge Binchao,Meng Fuqin.Micro Construction of Youth Identity[J].China Youth Study,2020(6):107-113.
Authors:Ge Binchao  Meng Fuqin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