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经济诈骗犯罪的心理剖析
引用本文:王俊家,于义池,康杰.经济诈骗犯罪的心理剖析[J].中国刑事警察,1996(3).
作者姓名:王俊家  于义池  康杰
作者单位:中国刑警学院法律部,中国刑警学院法律部,中国刑警学院法律部
摘    要:经济诈骗犯使用欺骗的方法之所以能掩人耳目,以假乱真,使被害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财物,与犯罪分子自身的心理条件和被害人的心理弱点密切相关。诈骗犯自身的心理条件和其对被害人心理弱点的巧妙利用,是诈骗犯罪得以实施的两个重要因素。经济诈骗犯的心理条件经济诈骗犯既有的心理条件作为诈骗犯罪的内在因素,主要表现为如下五个方面:1.诈骗犯的认识诈骗犯的认识特点主要表现为:第一,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他们一般思维敏捷、反应快,善于观察他人的表情变化,善于想象和联想。第二,熟悉市场行情,了解经济法规,善于钻法律的空子。第三,自我评价过高,具有较强的冒险侥幸心理。第四,对社会心理现象比较熟悉。2.诈骗犯的情绪诈骗犯的情绪色彩不明显,也没有强烈的情绪表现。在行骗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