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取象思维的中医清浊理论辨析
作者姓名:付守强  冯 慧  张莉唯  刘喜明
作者单位: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医籍文献中清浊概念广泛存在“同词异义”现象,因不同取象来源构建的清浊概念具备不同的内涵。取象于天地生成意象的清浊观念,以升降属性为核心特征,后世升清降浊治法、谷气清浊体系、宣清导浊学说等分支理论或由此发展而来。取象于水流动静意象的清浊观念,则以动静属性为核心特征,继而演变出营卫清浊、病机清浊等学说。而中药药性认知也因受取象比类的清浊理论影响,形成了以质重味厚主降者为浊和以辛香雄烈主动者为浊的两种特色鲜明的药性清浊理论。

关 键 词:清浊  取象比类  升降  动静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