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临床观察
作者姓名:张玲  张国庆  陈赟  朱玲玲  张君宇  童婷婷  汪俊丽  柳刚  张闻东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61
基金项目: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2022e07020026);安徽省第十三批115产业创新团队项目(皖人才办〔2020〕4号);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人才支持计划(杏林计划)(院发〔2023〕118号)
摘    要:目的 评估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联合通调针刺法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血清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和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水平,对比两组总体疗效。结果 治疗组脱落2例患者,对照组脱落1例患者。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均显著上升(P<0.05),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显著降低(P<0.05),血清TF和NGF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组FMA量表评分和ADL量表评分及血清TF和NGF水平升高程度、气虚血瘀证证候积分降低程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通调针刺法联合康复疗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脑梗死后运动障碍疗效显著。

关 键 词:脑梗死后运动障碍  气虚血瘀证  通调针刺  转铁蛋白  神经生长因子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