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跨文化交流视阈下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比较研究
引用本文:崔守军,范存祺,郑执浩.跨文化交流视阈下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比较研究[J].当代亚太,2023(1):70-99+158-159.
作者姓名:崔守军  范存祺  郑执浩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一带一路’倡议和不确定性冲击背景下中国与东盟合作机制深化研究”(项目编号:22AGJ014);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中国—东盟合作红利日益释放,双边关系正驶入新的历史高点。在跨文化交流层面,中国—东盟关系也暴露出认知对称失调、信号解码模糊及情感话语误解等问题,亟须对中国—东盟情感话语进行深入剖析,以研判缺陷短板。不同于周边其他大国,日本—东盟的跨文化交流具有独特的实践经验与鲜明的特征表现,可作为参照国进行比较分析。文章基于跨文化交流理论,试图构建东盟对中日情感话语分析框架,从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与女性文化、不确定性规避、长期导向与短期导向五个维度,运用GDELT数据库、赫斯特指数算法进行分析,挖掘当前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影响因素及可借鉴经验,并尝试在理论层面围绕“认同协商”“面子协商”和多元外交来探讨未来中国—东盟跨文化交流的实施机制。文章认为,应当根据形势变化的需要,以经贸合作搭桥,以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共同背景知识”为着力点,重视国家间情感变化的影响因素,宣讲“好中国”的“活”故事,形成多元文化要素互动渗透机制,推介中国真实形象,增加国家和民族间文化认同度,切实打造中国—东盟文化共同体,以助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

关 键 词:跨文化交流  情感话语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  赫斯特指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