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法律援助制度的“困顿”与“觉醒”——从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视角
引用本文:姚俐衡.法律援助制度的“困顿”与“觉醒”——从弱势群体权益公法保护的视角[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6(5):41-45.
作者姓名:姚俐衡
作者单位:山东大学法学院 山东济南250100
基金项目:山东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弱势群体权益的公法保护”(项目编号12RW-ZD17)
摘    要:法律援助制度是国家为经济困难的弱势群体提供必要法律服务,使其能够有效参与司法程序的法律制度。法律援助制度的权利主体是弱势群体,义务主体是国家,实施主体是政府,通过法律援助可以避免弱势群体权益实际上被排斥在司法保护之外。我国当下的法律援助制度面临专业力量匮乏、救济范围狭窄、责任和义务纠缠不清等现实困境和局限,亟需走出"困顿"和"迷茫"。法律援助制度的"觉醒"不仅需要通过立法的完善拓宽受案范围,明确国家责任,还要更新援助体制,健全经费保障和人员激励机制,着眼于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的一体化设计。

关 键 词:法律援助  弱势群体  受案范围  责任义务  司法救助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