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
引用本文:蔡桂生.新型支付方式下诈骗与盗窃的界限[J].法学,2018(1):169-181.
作者姓名:蔡桂生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摘    要:在盗窃案件中,被告人打破管理的行为和财产损失直接相连。而在诈骗案件中,被害人的处分行为直接导致了财产减损。尽管诈骗受害人的行为具有"自愿"的表象,但不宜借此主张处分意识属于成立诈骗罪的必要要素。诈骗罪不是单纯的自我损害型犯罪,而是交往沟通型犯罪,其仅以被害人具备"就财产决策事项加以沟通的意识"为必要。利用计算机病毒截获数据之后,行为人在网银或其他自动支付平台转账的,不符合诈骗的成立条件。回避与财产权人在财产决策事项上的沟通交往,调换二维码进而代替财产权人批量化地收取债权的,在实践中可以普通盗窃罪论处。

关 键 词:交往沟通型犯罪  处分意识不要说  网络与新型支付方式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