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犯罪原因中的生物因素解析——从化学阉割说起
引用本文:宋浩波.犯罪原因中的生物因素解析——从化学阉割说起[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11(1):95-97.
作者姓名:宋浩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摘    要:生物性因素对饮食饥饿类和性饥渴型犯罪的影响是明显的,甚至是重要的。饮食和性交是原发性行为。意识是区分行为性质的关键条件和能力,而只有人类才具有,所以马克思说:"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意识与生理机制密不可分。人靠意识的辨识能力来区分行为的性质。意识在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二者力量相等时有加权作用。人的意识有感性和理性的分别,感性的易于与生物因素相伴,理性的则易于与社会因素相乞合。当前者起主要作用时,便会成为促发犯罪的原因。对意识产生影响的生物性因素主要是人的大脑中分泌的激素和神经传递素,它们一般都来源于饮食,因而注意饮食营养成分的调剂与平衡有助于消解一定类型的犯罪发生。

关 键 词:化学阉割  生物性因素  意识  生命活动  生物化学物质  激素  神经传递素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