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理气纠缠:规范性动力——对“形著论”倾向的反思
引用本文:全林强.理气纠缠:规范性动力——对“形著论”倾向的反思[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21,43(3):91.
作者姓名:全林强
作者单位:厦门大学 哲学系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重点项目“朱熹《论语》学阐释:问题与新意”(19FZXA001)
摘    要:新儒家批判朱熹心性哲学缺失“道德本心”,导致“性”“天道”的超越性、根源性在主体层面无法落实,而为朱熹做辩护的核心就在于证成“道德本心”。当下流行的框架是利用“形著论”框架:“性”对自己的自觉即是“心”。这种策略忽略了“性”兼理气所带来的道德本心指称不确定性问题,因此,“形著论”框架是不适合的。“理气纠缠”结构是一种新的解决模型:“理”“气”在“无始无终”的过程中形成规范性与动力的互补性结构,这个结构凸显了朱熹对于宇宙秩序和人类行为规范性及动力的关注。“理气纠缠”在伦理学上表达为“规范性动力”,有两层含义:第一,主体行为实践的动力的规范性;第二,主体在面临困难境遇时,对于“本分”的“勇敢果决”的积极实践动力。

关 键 词:朱熹  规范性动力  理气纠缠  心性  形著论  
点击此处可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