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漫谈海滨邹鲁
引用本文:郑世经,邹宝璋.漫谈海滨邹鲁[J].春秋,1999(4).
作者姓名:郑世经  邹宝璋
摘    要:“邹鲁”这个词起源于春秋末期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孟子。孔子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孟子生于战国时邹国(今山东省东南)。古时用“邹鲁”为文教兴盛之地的代称。东晋末北周(557~581)时著名文学家庾信所著《哀江南赋》中云:“里为冠盖,门成邹鲁”。庾信所以为江南感到悲伤,因为他看到长江以南山青水秀,物产丰富,但在魏晋以前,几乎是“文化沙漠”。孔孟的诗书、礼乐、伦理、道德,没有普及到江南,所以成为“蛮荒之地”。庾信的观点是有一定依据。福建是滨海之区,但海上风浪险恶,多有覆舟之祸;而陆上交通又非常闭塞。汉高祖的孙子、淮南王刘安(公元前179~前122)在他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人间训》中写道:“闽越非有城郭邑里也。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限以高山,人迹绝,车道不通。”迨至北宋史学家欧振所著《九国志》云:“西晋永嘉二年(308)晋室大乱,中州板荡,衣冠(系指官宦之家、文人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