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文明互鉴与文化转码
引用本文:冯月季.文明互鉴与文化转码[J].理论学刊,2023(4):151-160.
作者姓名:冯月季
作者单位:1.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51500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符号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1BMZ132)的阶段性成果。
摘    要:符号域作为文明互鉴发生的文化符码,其所具有的记忆功能生成了文化的自主性,同时,符号域所具有的创造功能和传播功能也能够推动文化创新,促使符号域内部的文化符码发生转换,进而与不同文明形态交往交流。在这种交流过程中,文明互鉴的内部和外部动力机制得以生成。全球化语境推动文化转码换挡加速,世界文明与文化多样性面临挑战。新时代,中国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它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为破解当前世界格局下文明互鉴和文化交往的难题提供了极有价值的中国智慧,同时为构建和谐平等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积极的中国方案。

关 键 词:文明互鉴  文化转码  符号域  文化符码  文明新形态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