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巴黎手稿”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
引用本文:张秀琴.“巴黎手稿”的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6(3):78-86.
作者姓名:张秀琴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基金项目: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基地项目(15JDKDA020)
摘    要:1932年马克思的“巴黎手稿”(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题名)首次公开出版,遂及在正在兴起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界引发了解读热潮。其中,以法国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学者列斐伏尔、梅洛-庞蒂的解读,构成了对“巴黎手稿”之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解读之主要蓝图。本文认为,其基本特点包括:在具体-总体中,强调“总体的人”(total man)的“自然”与“历史”的“生成”过程,也即人的“存在的”属性,这种存在的属性,换言之,就是行动的哲学或曰立足于“日常生活批判”的“存在的哲学”(existential philosophy)。

关 键 词:“巴黎手稿”  存在主义马克思主义  列斐伏尔  梅洛-庞蒂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