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培养道德生活主体: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内在意蕴与路径
引用本文:杨红英.培养道德生活主体:高校德育创新发展的内在意蕴与路径[J].科学社会主义,2011(2):99-102.
作者姓名:杨红英
作者单位:广东韶关学院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
基金项目: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中西道德教育比较研究——从比较视野看当前我国高校德育的改革与发展》(2010CY018)阶段性成果之一
摘    要:能动的道德主体是指教育对象在其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中,能自觉地摆脱单纯服从的被动状态,并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走向对道德规范的内化,从而变成能主动创造新的道德风尚和主动参与社会道德生活的主体。当前高校德育的创新发展,应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着眼于对学生现实生活和健康发展的引导,生成和提升生活世界的道德智慧,从而培育能动的道德生活主体。这是高校道德教育走出困境、实现传统道德教育向现代道德教育转换的一种重要途径。

关 键 词:道德  高校德育  道德教育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