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短信诈骗犯罪行为的心理剖析及防治
引用本文:张勇.短信诈骗犯罪行为的心理剖析及防治[J].铁道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3):66-69.
作者姓名:张勇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法学院,上海,200237
摘    要:短信诈骗犯罪具有多样性、高科技性、隐蔽性、团伙性、低成本性等行为特征,从心理结构上分析,主要是犯罪人具有强烈的物欲和贪利动机,并与受害人具有互动性,智力水平高、意志力强,法律意识淡漠、缺乏道德感,团伙犯罪意识较强等心理罪因。应适当加大刑事处罚力度,强化刑罚的正面心理效应;提高适用刑罚的及时性和确定性,消除犯罪人的侥幸心理;排除和减少主体外环境中的消极因素,防止该种犯罪心理的形成,并强化对犯罪者的心理矫治,达到防治效果。

关 键 词:短信诈骗  心理剖析  防治对策
文章编号:1009-3192(2006)03-0066-04
修稿时间:2006年3月28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