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怨柳文化溯源
引用本文:马艳华,王文华.怨柳文化溯源[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7(5):47-53.
作者姓名:马艳华  王文华
作者单位:1. 河北省唐山学院,外语系,河北唐山,063000
2. 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北京100091
摘    要:在中西文化中柳树普遍可以用来表达忧伤、寄托哀思,这在中西风俗习惯、文学作品中都有显现,而西方多种语言对“垂柳”的词汇表达更是最直接的明证。中西怨柳文化似乎都有独立的传承历史,尚无明确证据可以证明怨柳文化发源于共同的源头。我国将柳树与忧伤情感联系起来的最早记载是《诗经》,时间至迟在公元前7世纪之前。西方最早的怨柳记载是《圣经》,大约在公元前五六百年,其次是Arrianus Historicus的Fragmenta Historica的记载,大约在公元1世纪。西方怨柳文化的重大发展发生在文艺复兴时期,很可能与中西交流的加强有关。

关 键 词:  WILLOW  忧伤  文化
文章编号:1004-3489(2007)05-0047-07

Willow and Gloom
MA Yanhua,WANG Wenhua.Willow and Gloom[J].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07(5):47-53.
Authors:MA Yanhua  WANG Wenhu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