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中国古代关于刑罚目的以及功利主义与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争论
引用本文:陶阳,肖阳.中国古代关于刑罚目的以及功利主义与反功利主义价值观的争论[J].政治与法律,2007(3):185-190.
作者姓名:陶阳  肖阳
作者单位: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政法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    要:法家商鞅代表一种典型的功利主义的立场。他认为,任何事物的价值都要用它所能够导致的后果或效果,即以它是否能够富国强兵来衡量。商鞅认为刑罚的唯一目的在于预防犯罪,富国强兵,国家应当利用重刑、暴力与恐惧来防止人民犯罪。孔子、孟子与荀子所代表的儒家则坚持非功利主义的价值观。主张刑罚的目的不可能是其外在的实际效果,而应当以“仁”与“义”之实现为目的。他们主张利用道德感化的方法来教育人民,反对法家的“刑治”,反对国家利用刑罚与恐惧来防止人民犯罪。

关 键 词:刑罚      功利主义与反功利主义价值观  商鞅  孔子  孟子  仁义
文章编号:1005-9512(2007)03-0185-05

Disputes in Ancient China About Purpose of Punishment, Value of Utilitarianism and Anti-Utilitarianism
Tao Yang.Disputes in Ancient China About Purpose of Punishment, Value of Utilitarianism and Anti-Utilitarianism[J].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2007(3):185-190.
Authors:Tao Yang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