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王韬的西学与中学翻译身份、认知与实践
引用本文:屈文生,万立.王韬的西学与中学翻译身份、认知与实践[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21(3):114-121.
作者姓名:屈文生  万立
作者单位:华东政法大学,上海201620
摘    要:王韬的成长与翻译紧密相关.自王韬在上海松江墨海书馆工作至逃居香港二十余年间,他与麦都思、艾约瑟、伟烈力亚、理雅各及张宗良等合作翻译了宗教学、历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多种著作.这一期间显示出王韬对翻译认知的转变,而相对稳定的是他"笔受者"和"笔著者"的身份.除在佐译《圣经》中发挥了较大的主体性外,王韬在《华英通商事略》等著作中大多遵循"西人口译、中人笔受"的翻译模式,这一模式其实也是当时各大译书机构的主要工作方式.傅兰雅、马建忠、梁启超等认识到,这种合译模式使得译本无法准确还原本来面目,有损西学的传播."口译+笔受/著"模式对科技翻译发挥过重要作用,而在社科翻译中效果并不理想,但对如今诸如法律翻译等仍有借鉴意义.无论如何,作为"笔受者"和"笔著者"的王韬在中西交流中获得了领先于时代的理解,从而成长为跨越时代的大人物.

关 键 词:王韬  笔受者  笔著者  "口译+笔受/著"翻译模式

Wang Tao's Identity,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His Translation in Western Learning and Chinese Learning
QU Wensheng,WAN Li.Wang Tao's Identity,Cognition, and Practice of His Translation in Western Learning and Chinese Learning[J].Journal of Beijing Administrative College,2021(3):114-121.
Authors:QU Wensheng  WAN 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