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邓小平道德观的现实意义
引用本文:李湘云.邓小平道德观的现实意义[J].理论与当代,2004(11):10-11.
作者姓名:李湘云
作者单位:中共无锡市委党校
摘    要:邓小平道德观的终极价值在于它所表现出来的现实意义。一、道德观与经济建设的互动关系当邓小平把解决民生问题作为道德之本提出来后,他的道德理论也因有了落脚点而不再空洞,道德与经济建设之间一度被割裂的关系得到了链接,并呈现出互融互动状。民本道德的核心是人,这就决定了这种道德必然要把满足人的最基本需求作为行为目标。儒家在谈到道德的来源时说:“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以人之所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

关 键 词:邓小平理论  道德观  经济建设  政治文明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