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
引用本文:余克伦,赵善昌,胡占杰.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的研究[J].中国兽医科学,1993(8).
作者姓名:余克伦  赵善昌  胡占杰
作者单位:广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广西农业大学畜牧兽医系,石家庄机械化养鸡厂 南宁 530005,南宁 530005
摘    要:禽多杀性巴氏杆菌交叉保护因子存在活鸡体培养物中。本文用鸡 活体培养禽多杀性巴氏杆菌C_(48-1)强毒株(血清1型),在菌血症时采血经 差速离心收获细菌,制成的死菌苗对异型菌株C_(44-42)(血清3型)和P_(1059) (血清3型)攻毒产生交叉保护作用。而41℃肉汤培养的C_(48-1)菌株则不具有这种交叉保护作用。 活体培养的细菌经冻融、溶菌酶、透明质酸酶、DN_(ase)、EDTA、Triton X-100等处理溶解后,细菌溶解物对异型菌株保护率达100%,而其溶解物的上清和沉淀时异型菌株保护率也达66.7%及80%。而溶解物沉淀经蛋白酶处理后,则失去了交叉保护能力,说明产生交叉保护作用的交叉保护因子(CPF)可能是蛋白质。 生化分析表明,活体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和肉汤培养的禽多杀性巴氏杆菌其物质含量是不同的。活体培养的细菌溶解物含CPF,其蛋白与糖含量比(P/C)为3.97:1,而肉汤培养的细菌P/C为1.01:1。SDS-PAGE分析表明,有一分子量在17200~30000之间的蛋白成分仅存在于活体培养的细菌中,经测算其分子量大约为19320。这些研究表明,分子量为19320的蛋白质可能就是存在于活体培养物中的交叉保护因子。

关 键 词:禽多杀性巴氏杆菌  血清型  交叉保护因子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