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抗战内迁大移民
引用本文:张瑾,龙海.抗战内迁大移民[J].红岩春秋,2006(3):24-25.
作者姓名:张瑾  龙海
摘    要:重庆有史以来的一次大移民浪潮伴随着抗日战争的全面爆发而迅速发酵,战区的人们携家带口远赴重庆,特别是“下江人”群体在重庆的确立,对重庆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重庆为西南重镇,扼守着进出四川的咽喉,在国防地位和自然经济条件上,对于抗战前途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蒋介石在1935年就指出:“四川在天时地利人文方面,实不愧为中国的首省,天然是复兴民族最好的根据地。”而重庆正是四川工商业最发达,并且在模仿沿海现代化城镇建设方面最成功的内陆城市。在川政收归国民政府统辖后,国民政府又大力投资于四川的开发建设,四川的交通状况和经济环境大为改观。战时迁都重庆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卢沟桥事变、八一三事变发生后,日军分别在华北战场、华东战场向中国腹地进攻。战事急转直下,到上海沦陷时,中国已有三分一的领士陷于日本侵略军铁蹄之下,华中、华北的日军对中国当时的首都南京形成了一个半包围状态。国民政府于10月29日在南京召开国防最高会议,决策全局退却的部署。会议接受蒋介石的提议,决定国民政府迁渝,远离战区。11月20日,国民政府发布《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宣言》,宣布迁都重庆。国民政府迁都的决定,立即掀起了沿海大小工矿企业和无数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向四川、...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