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模式探析 |
| |
作者姓名: | 葛红亮 |
| |
作者单位: | 广西民族大学东盟研究中心,南宁 ,530006 |
| |
基金项目: | 本文系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地缘安全基础研究”(15XGJ007)、广西高校科学研究一般项目“‘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及广西的角色研究”(KY2015YB085)、广西科学实验中心中国-东盟研究中心一般项目“国际海洋秩序变迁下的南海‘断续线’研究”(KT201405)、广西民族大学2014年人才引进项目“新时期印度‘东向政策’及其对南海局势的影响”(2014MDQD010)的资助。 |
| |
摘 要: | 实现南海区域安全与和平、稳定一直以来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南海局势展开对话与合作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南海安全局势却一再紧张,这表明南海区域安全制度性安排与安全秩序理念和现有变化、发展迅速的南海安全形势已经出现了不同步、不协调的状况。在过往长期的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实践中,东盟和中国作为南海周边最具影响力的国家间集团和最重要的区域大国,以不同的方式,就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展开了对话与合作,并形成了各自富有特色的治理模式,"东盟模式"和"中国模式"。这两种模式从不同层次和多个渠道就南海区域安全治理进行了对话与合作,并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效用。然而,目前南海安全体系呈现出来的脆弱性和南海区域安全现况却一再揭示,中国和东盟在南海安全区域间治理进程中还面临着不少现实的困境。为克服这些困境,更好地实现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中国和东盟应形成合力,为南海安全的区域间治理重塑一个相吻合的制度规范,共同构建一个相匹配的角色、身份与创造一个具有建设性意义的内外治理环境。
|
关 键 词: | 南海安全 区域间主义 区域间治理 东盟模式 中国模式 |
收稿时间: | 2015-06-20 |
修稿时间: | 2015-08-29 |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国际安全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国际安全研究》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