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清代亚洲非对称关系的层次与多样性
作者姓名:布兰特利?沃马克著  颜震译
作者单位:美国弗吉尼亚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吉林大学名誉教授;吉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长春 130012
摘    要:非对称关系不均匀的本质导致了互动中强者与弱者之间知觉的差异。尽管双方都在试图“处理”这种非对称关系——强者试图进行主导,而弱者会进行挑战——但大多数非对称关系在绝大部分时间里都是稳定的。这些关系是通过互动来维持的。亚洲非对称关系的独特之处在于中国的中心性。中国幅员辽阔的地域、中国的人口与生产力规模为其典型的非对称对外关系创造了条件,并且中国的中心区域和各地区之间也同样体现出非对称的特点。有清一代,亚洲各国曾彻底臣服于这种非对称关系。在非对称关系中存在三种标准,即对抗的双方能力差距悬殊、角色无法调换、无法消灭对方。清朝传统非对称关系的根基最后被摧毁,很大的原因是来自其内部以及西方殖民主义对中国的入侵。在当今全球经济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形势下,中国的“和平崛起”(peaceful leap forward)则引发了关于中国传统治理与外交方式新地位的问题。

关 键 词:非对称关系  中国清代  朝贡体系  亚洲基本特征  和平崛起
收稿时间:2013/4/25 0:00:00
修稿时间:2013/5/25 0:00:00

Layers and Varieties of Asymmetry in Qing Asia
Authors:Brantly Womack and YAN Zhen
Institution:Cumming Memorial Professor of Foreign Affairs, Woodrow Wilson Department of Politics, University of Virginia;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12.
Abstract:
Keywords:asymmetry  Qing China  tribute system  basic characteristic  peaceful leap forward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