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基于生态形式识别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关中皮影为例
引用本文:隋丽娜,程圩.基于生态形式识别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以关中皮影为例[J].前沿,2012(23).
作者姓名:隋丽娜  程圩
作者单位:1. 西安外国语大学旅游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陕西西安,710128
2. 西安市社会科学研究院,陕西西安,710054
基金项目:2012年西安市社科基金项目《西安民间博物馆发展研究》资助成果之一
摘    要:针对近年来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中出现“原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呼声,本文探讨了原生态的定义及其与原真性的关系,提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对意义上的生态形式划分更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以关中影戏为例,可从自身形态、环境形态和适应形态上将其划分为原生态、次生态和新生态,不同生态形式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原生态着重于保存;次生态着重于保护;新生态着重于利用.

关 键 词:原生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关中皮影  生态形式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