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体常尽变——荀子哲学的凝聚和归宿
引用本文:杨太辛.体常尽变——荀子哲学的凝聚和归宿[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1995(6).
作者姓名:杨太辛
作者单位:中共浙江省委党校
摘    要:对于荀子哲学的评价,历来疑歧纷出;时至现代,竟连荀学的学派归属,也聚讼纷纭了,或说是法家,或说是杂家,或说是黄老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荀学“博而能容浅,粹而容杂”(《荀子·非相》),因而往往使人见二五而不知一十.如仅从天人、内外、古今、先后等方面论苟子,荀子究竟是主张天人相分还是天人合一,是内圣还是外王,是重古还是重今,是法先王还是法后王,仁智互见,论者都可找到一定的论据.其实,荀子作为战国时代的最高学府——稷下学宫的三任祭酒,当时最博通的学者,他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天人、内外、古今、先后之争,在寻找更高层次上的真理、他在《解蔽》中说:“道者,体常而尽变,一隅不足以举之”.体常尽变,这才是他的胸襟、抱负和学术旨归.他处于战国剧变之世,却孜孜求常,意在持常应变;他非不重变,旨在变中显常.正确地处理常变关系,是每个历史转折关头的重大课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