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布依族色织布工艺研究
引用本文:黎汝标.布依族色织布工艺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1994(1).
作者姓名:黎汝标
作者单位:黔南州民族研究所 布依族
摘    要:贵州南部的荔波、三都、罗甸、惠水等地出产的色织布(俗称土花布),是布依族一枝绚丽的传统纺织工艺之花,既有较高的物质文化价值,又蕴藏着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文化内涵。自1983年以来,不仅在国内受到好评,而且远销英、法、德、日本等国及东南亚地区,以其植物纤维、植物染色和古朴典雅、新颖别致的花纹图案以及传统的纺织工艺等独树一帜的特质,博得了外国友人的高度赞赏和海外华侨的喜爱。其历史工艺技术,花纹图样的文化内涵及其开发前景值得研究与探索。 一、布依族纺织工艺源远流长 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所见“踞织机”(原始腰机)和贵州赫章可乐、平坝飞虎山两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纺轮等考古资料及其研究成果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乃至之前,布依族先民——百越文化区域的原始纺织业已有了相当的规模。 至汉代,包括布依族先民在内的南方少数民族不仅会纺织,而且“知染采”。有“织绩木皮,染以草实,好五色衣服”的记载,可见当时的纺织原料是树皮。到了三国时代,“五色斑布以(似)丝布,古贝木所作。此木熟时,状如鹅毛,中有核,如珠珣,细过丝绵。人将用之则治出其核,但纺不绩,任意小抽牵引,无有断绝。欲有斑布,则染之五色,织以为布,弱软厚致”。当时,以野棉(古贝皮)作“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