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885—1949年桂越边境贸易的发展
引用本文:石立民.1885—1949年桂越边境贸易的发展[J].东南亚纵横,1996(2).
作者姓名:石立民
作者单位:广西社会科学院历史所
摘    要:广西与越南山水相连,其边境贸易有着悠久的历史。至清代前期,古代桂越边境贸易的发展达到了顶峰。乾隆年间制定了有关边境贸易的法规,加强了边贸管理。但这一时期开放程度有限,在陆路边境地区,仅开放镇南关、平而关、水口关、由村隘及东兴为边贸口岸,其余百隘俱封,贸易规模受到限制。中法战争后,桂越边境贸易发展有了新的特点。 中法战争刚结束,两国政府就着手商谈勘界及边境贸易事宜。1885年6月,清政府和法国政府签订了《中法新约》,对出入境及边境贸易作了初步规定。此后,中法两国先后签订了以下商约:1886年4月25日《中越边界通商章程》、1887年6月26日《续议商务专条》、1895年6月20日《续议商务专条附章》。有关边境贸易的主要有以下几条:(1)开放广西龙州、云南蒙自、思茅、河内四处为通商口岸,若中国货物经越南从其中一个城市运往另一个城市,减十分之四关税,并发完税凭单,随同货物,到另一个城市时,免交进口税。(2)中国货物从上述四个地方经越南运到中国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在边境出口时,减免十分之四的出口税,发完税凭单,随同货物,到达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时,按沿海沿江各通商口岸惯例,纳复进口半税。(3)中国货物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