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重在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春如 《理论探索》2006,2(5):39-41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理念,由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的长期延续,并未能实现社会的和谐,而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分裂、对抗式的文化传统,因其相对完善的民主法治制度,却形成了起码的人文秩序。在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旧制度下,社会和谐无法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但肃清封建专制主义残余影响的任务仍未完成,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障碍。深化体制改革,实现制度创新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新时期提出的新课题。如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先要把握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本质,构建和谐社会要在党的领导下循序渐进。和谐社会最终得以实现,则是要靠法治建设、制度建设和道德建设的统一。而这种统一最终也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3.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相似文献   

4.
论构建和谐城管的制度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了我们进行各项工作的主旋律,也是指导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核心思想。但从实践来看,城管执法似乎成了和谐社会这个宏大乐章中的不和谐音符。促成城管执法的和谐发展,关键的出路在于制度基础的构建、构建利益协调疏导制度、构建执法信息公开与交流沟通制度、构建执法程序化制度、构建科学合理的执法人事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5.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追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执政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相似文献   

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是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方面.当前构建经济和谐、政治和谐和社会和谐都对党的执政能力提出了挑战.充分利用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是应对这一挑战的重要途径,我国政党制度在经济协调、利益整合和社会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必须坚持和完善我国政党制度,以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专门决定,可以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这次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作为一个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崭新课题,提到全党全国人民面前,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非凡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执政理论的重大创新与突破。一、和谐社会理论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社会和谐”,是人类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产党宣言》中就直接提到“社会和谐”的概念。他们通过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阐明了代替资本主义社会的未来社会是充…  相似文献   

8.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课题,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写入。“党内和谐”概念的提出是党建理论的重大创新。在党内和谐的框架内,制度建设在其中起着基础性和保障性作用。增进党内和谐、建设和谐政党,必须首重党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9.
姚强 《求知》2006,(8):40-41
党的十六大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提出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来。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度建设是邓小平建党思想的一个突出特点。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阐明了制度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指出:“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这种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近些年围绕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和党的领导制定了一系列制度,对党的全面建设起到了很好的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和谐企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微观基础.文章通过分析西方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理论缺陷--以股东利益至上,重点阐述了制约中国现代和谐企业制度建立的关键现实因素:产权表面清晰而实质模糊,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控制和公众监督边缘化;国有企业人力资本产权虚置,劳动者产权权益缺乏有效保障;照搬西方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不符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文章最后提出创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代企业制度模式:五权分立与制衡.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已进入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阶段。制度建设和创新要有科学的理念。制度建设和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现实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作为当代中国国家制度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首次提出了“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这一时代命题。回应“制度如何健全”的逻辑前提与实践基础是厘清“制度是什么”等问题,制度哲学为剖析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内在结构样态与外在功能表现提供了合理可行的理论密钥。在制度哲学视域下,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内部呈现出“三大制度层次”与“两大制度类型”相互联结的“三层两型”结构,同时与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等外围制度系统存在结构性关系。依据特定结构及结构性关系,党的全面领导制度既发挥着规范领导权责、形成自由秩序与推进规模治理等基本功能,也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图谱中具有清晰的功能定位。  相似文献   

14.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三大理念。人文奥运是其中的核心和灵魂。人文奥运依托于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国“和文化”的深厚底蕴,体现了中华文明“和平、和谐、和爱、和美”的和谐文化理念,是对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竞技文化的生动补充。人文奥运是一种和谐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新课堂,必将对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产生深刻而长远的影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迎接党的十七大的召开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本刊“特别策划”推出“人文奥运与建设和谐文化”,深入研讨人文奥运与建设和谐文化的深层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力量。只有建设一个思想统一、队伍和谐、作风优良、制度健全、执政有方、文化丰润的高度和谐的党,才能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党心民心、成就宏伟大业。  相似文献   

16.
政治协商制度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制度安排与理论建构方面,政治协商制度体现了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多重契合性。但是,政治协商制度从其在宪法中所处的地位来看,这一制度的组织结构及其相应功能还存在着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地方。因此,就必须完善和发展政治协商制度,从协商政治、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方面充分开发和利用这种体制内的重要资源,切实把政治协商制度与和谐社会的契合性从应然态势转化为实然状况,充分发挥其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7.
制度建设事关根本和全局,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是制度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被实践证明了的科学制度体系,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具有显著的制度优势。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是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以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不断增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动力和活力。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行得通、真管用、有效率的科学制度体系,具有不可比拟的显著优势,凝聚着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不懈奋斗的重大创新和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18.
张怀海 《求知》2005,(11):6-8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提出:“促进社会和谐是我国发展的重要目标和必要条件”,未来五年要把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但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相似文献   

19.
论制度和谐     
制度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论述了制度和谐的科学内涵,指出了民主性、参与性、平衡性、可调节性及价值认同性是构建制度和谐必须把握的五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企业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现代优秀企业始终以“做实、做大、做强”工作方针和构建“和谐企业”目标为指引,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和谐贯穿于企业的各项工作中,以发展促进和谐,以创新推动和谐,以公正求得和谐,以稳定保证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