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视野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当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i井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峦一  相似文献   

2.
从当下中国政治发展的视野来看,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树立科学的政绩观与权力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同时,其也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提升政府公信力,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实现包容性增长面临着观念束缚、能力不足、制度缺位和职能滞后的政治障碍,当前要强化科学发展理念,完善相关体制,培育社会组织,促进政府职能的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3.
张忠良 《学习导报》2011,(24):20-22
近年来,胡锦涛主席在重大国际会议上多次倡导“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包容性发展成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视域,  相似文献   

4.
最近一些媒体和学者在热炒一个词“包容性增长”,对这一词语给予了毫不吝啬的溢美与久旱盼甘霖般的期待。“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是由亚洲开发银行近年提出来的,其全部内涵并没有超出”科学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5.
杨立荣 《学习月刊》2013,(22):11-12
“包容性增长”一词源于亚洲开发银行于2007年提出的一个新概念.在经济学界也被称之为“共享式增长”。就是说只有在所有的社会成员能够参与和共享时.才能实现经济增长的积极效应。在包容性增长的理念里.没有刻意去拔高发展和效率的地位.而是重新理性地回归关于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正解上。可见.包容性增长.是对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其本质是倡导机会公平和发展共享的基本价值。  相似文献   

6.
2010年9月16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的致辞中首次提出"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包容性增长"本身是一个经济概念,在当前中国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悬殊,基尼系数超过警戒线;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日益拉大;生态和环境保护不容乐观的这些现实情况下,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这一概念,表明了中国治国理念的转变。对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和和谐社会的构建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7.
答题要点:1.包容性增长是2010年9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发表的题为《深化交流合作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辞中首次提出来的。包容性增长最基本的含义就是公平合理地分享经济增长,它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公平与合理的问题。包容性增长同样是一种和谐的增长、科学的增长,这与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理念一致。  相似文献   

8.
社会治理是包容性增长的题中应有之义。传统文化中"包容"的内涵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思想,都蕴含着丰富的治国理政的价值理念。包容性增长倡导科学增长、和谐增长,强调社会包容,其所构建的"兼容、共赢、公正、共享"的全新价值理念,正规范着社会治理的行为方向,推动社会实现"民生为重,百姓至上",努力消除社会群体之间的隔阂和冲突。  相似文献   

9.
以“包容性增长”推动社会管理的善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十二五"规划体现了包容性增长理念。践行科学发展观,要秉持包容性增长。"包容性增长"这个概念其实与我国政府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是一脉相承的,也是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这个理念。包容性增长不仅指经济上的增长,更指社会管理方面协同的善治,以达到社会和国家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绿色理念”不断提升的“贵阳共识” “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以全球变局下的绿色转型和包容性增长为主题,顺应了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世界潮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对2012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作出的重要批示中如是说。  相似文献   

11.
郑琛  李颖  邱锐  唐玮 《前线》2023,(10):44-46
北京市在实施智慧应急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过程中,始终坚持“全灾种、大应急”理念,以健全应急管理体系、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为目标,以智慧应急建设为抓手,减少城市发展的不确定性和脆弱性,努力提升城市自适应能力。“十四五”期间,需要在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挑战的过程中,将韧性理念融入城市发展,在监测预警感知、应急指挥调度、社会有序动员等方面持续发力,助力建设宜居、韧性城市,推动首都包容性增长和高质量安全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单纯经济增长为发展导向面临着贫富差距扩大、社会保障不足、就业压力增大、生态污染与环境破坏突出等问题。包容性发展观是兼顾所有人尤其是"最不利者"、倡导"人人具有发展机会"、环境可持续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发展,是对单纯经济增长型发展的解构。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为宗旨的志愿精神深刻地体现了"包容性发展"所蕴含的一些基本内核,是社会包容度的体现。志愿服务在实现"包容性增长"中具有缓解社会矛盾、弥补社会保障不足、增加就业、促进环保事业发展等功能。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发展方式概念是人们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研究以及方式转变的实践中逐渐生成的,是以包容性发展理念指导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和实践的简称。中国经济包容性发展方式的建立,需要突破多年来习常增长模式的掣肘和阻滞等制约因素。包容性发展方式与五大发展理念具有全方位的统一性,以五大新发展理念导引发展方式的包容性突破,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李炳炎  王冲 《探索》2012,(6):87-92
从相对贫困角度对包容性增长理念进行探析,从相对贫困的三个维度,即收入不平等,人的发展和人的脆弱性问题全面解析包容性增长,并基于马克思的贫困理论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三个关键性因素,最后论述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具体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解决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推动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扩大就业战略的实施、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因此,包容性增长十分准确地反映了中国政府所倡导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以贯之的发展道路和执政理念,表达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诉求。  相似文献   

16.
《福建理论学习》2011,(2):41-41
“包容性增长”概念最早由亚洲开发银行在2007年首次提出。2009年11月15日,陶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上发表题为《合力应对挑战推动持续发展》的重要讲话,强调“统筹兼顾,倡导包容性增长”。2010年9月16日,  相似文献   

17.
王小拥 《世纪桥》2011,(19):65-66
"包容性增长"概念的提出是学术领域国际合作的结果,其中也凝聚着中国学者的智慧。与其把包容性增长视为外来的概念,不如把它看做包含普世价值的全球共识。中国理应成为包容性增长积极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已经融入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核心目标之中。  相似文献   

18.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反映了国内外各界对社会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期许。近年来,面对经济增长本身不均衡导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以"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引导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尤为重要。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就要以平等参与、合理共享为主旨倡导公平发展,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动均衡发展,以扩展化的"四位一体"推进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9.
钱江  晓辉 《党建文汇》2005,(11):22-22
分析人士说,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将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以缩小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扭转社会两极分化的趋势。这是五年规划制定理念所作的一个重大调整和历史跨越,表明中国执政党将重点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更趋公平的利益均衡机制。中国高层领导人近年在多种场合批评了一些旧的观念和误区,提出“发展是硬道理”不等同于“增长是硬道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等同于“以速度为中心”。  相似文献   

20.
包容性增长是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解决中国发展失衡问题的战略选择,是科学的增长、和谐的增长。要实现包容性增长,尚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收入分配关系,赋予公民均等参与权,优先开发人力资本,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